落伍文学

落伍文学>娇气,但软饭硬吃[快穿] > 第206章 古代沅亲王2(第3页)

第206章 古代沅亲王2(第3页)

齐朝槿道:“府中仆役不多,因着唯有我一人住,就只买了五个粗使仆人负责日常洒扫。”

三进三出的府邸,那就有三重院落,每个院落都各有正房、厢房、下房,这样一来,每日的洒扫也有足够的工作量。

府里人丁稀落,连唯一的膳夫也是圣上体恤良臣赐下的。

晚间用膳的时候,水鹊才将柳元明的事情完全讲清楚。

那柳元明,苏吴府人士,家境贫寒,由寡母抚养长大,父亲虽然早逝,但是叔父却很是照顾侄儿柳元明一家,因此日子过得不算太差。

说是叔侄,情分不亚于父子。

柳元明提前上京,是为了他叔父自缢之案。

他的叔父柳亮,先前考中进士,可惜没能选翰林、留阁部,然而去年分配到了青州去当知县,也算是一庄不错的差事。

大融官场上人多缺少,虽然柳亮得到了知县的职衔,但一下子青州里各县没有实缺,因此不能到某一个县任职。

柳亮之后便听从青州布政使的临时差遣,到秋季才经历过洪水的应青府广洱县进行赈济灾民的工作。

应青府处于大融几道重要的大江大河交汇的地带。

备受洪灾肆虐,几乎年年皆得领朝廷的赈济款。

广洱县又是环绕应青府的几个县里,受灾最为严重的。

柳亮领的差事,就是要勘察灾情,统计受灾户口。

噩耗在今年开年的二月末传回苏吴府柳家,说柳亮到广洱县处理赈灾事宜的中途,酒后自缢了。

广洱县知县和应青府知府都带着仵作去验过尸,说法是“脑后八字不交”,符合吊在房梁上自缢而死的特征。

那知县承担了寿衣寿材的花销,等柳元明骑马日夜兼程赶到青州去,灵柩已经钉死,知县又交给了柳元明一大笔运送灵柩返乡的盘缠,以表达自己对同僚的惋惜情。

柳元明怀疑此事背后另有隐情,因着听说叔父柳亮身边原先跟着的三个小厮,在此事后经过知县举荐得了官衙的美差。

这知县与他叔父,仅仅是普通同僚,即使当年有同窗情,也不该这样关照叔父身边的仆人。

况且,青州布政使派下来赈灾的官员自缢,这样大的事情,应青府知府没反应,布政使也没反应。

柳元明深觉此事不简单,他在回程悄悄开了灵柩验尸,分明是中毒枉死。

他紧急做了些给尸首防腐的应对。

一出青州地界,另外买了棺椁悄悄运送叔父尸身上京,为了掩人耳目,原本的灵柩则让小厮运回长州苏吴府。

齐朝槿听毕,面色沉沉。

看不出来什么情绪。

他的反应倒不像水鹊那样激动得义愤填膺,只是饮了一口茶水。

齐朝槿思绪沉浸。

怪不得这柳元明会找沅亲王。

柳元明上京告御状,状纸已经送到了都察院,如若都察院认为兹事体大,必定会上奏皇帝,若是皇帝下令彻查,那么接下来案子会送往大理寺,涉案的嫌犯也会由两江总督抓捕押进京城,送到大理寺的牢狱内。

柳元明既然要告御状,他一无人脉,二无银两打点,虽说天子脚下,不敢有官员轻易地徇私枉法,但保不准青州那些地方官在京城关系网也牢固,想让他叔父自缢之案大白天下,当然就找到了其中的关窍——叫他运气好,有机会接近沅亲王。

当朝沅亲王和都察院的崔经历、大理寺的齐少卿素来交好,这不算是桩秘事。

找到京城里消息最灵通的提茶瓶人打听打听便知晓了。

又涉及青州水患,齐朝槿想,如若柳元明口中的没有虚言,那这桩事怕是相当不简单。

水鹊没有留心齐朝槿的脸色,他继续道:“柳兄说开灵柩验尸时用的方法,先前齐郎教过我,他一说,我就想起来了!”

齐朝槿顺着他的话,问下去:“是什么法?”

“银器验毒!柳兄用的银针。”水鹊撑着桌,“先前齐郎教过我,在《洗冤集录》里的方法,我听一遍就记住了。”

齐朝槿继续顺着他,诚心诚意地称赞:“殿下果真聪慧,过耳不忘。”

水鹊得意地挺起胸脯,唇角翘小弧,“哪里哪里,比不得官人。”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