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将举业学识倾囊相授,更懂得循循善诱,常为他剖析朝局,点评人物,给他开拓思路,拓展眼界。
师徒两人书房闭门,畅谈时局朝政,除当今上皇和嘉昭帝因尊者之讳,柳静庵不会轻易触及。
如今朝堂上重要官员,皇室亲贵,柳静庵都会言及,皆有精当点评,让贾琮获益匪浅。
贾琮为官数年,但凡面临官场之事,皆能游刃有余,荣保自身,不沾片叶,皆因柳静庵教诲之功。
如嘉昭帝、郭佑昌、史鼎等和贾琮多有接触之人,深知他那种超乎年龄的沉稳老辣。
他们心中都会断言,贾琮不过是老狐狸教出的小狐狸……
……
但这些年以来,柳静庵提过朝堂所有各部主官。
连当今赵王、宁王等皇子,康顺王、忠顺王等几位亲王都有谈及。
但唯独从来没提过这位吴王,就好像此人并不存在一般,贾琮如今细想此事,更深感其中古怪。
能被委派主持进士恩荣宴的皇子,都是很受皇帝器重的人物。
即便当时潜邸齐王的当今圣上,都没有获得这种殊荣,可见当年吴王在太上皇心中分量。
老师柳静庵当年和吴王一起主持恩荣宴,两人的关系必定十分熟络。
即便后来吴王坏了事,柳静庵教授晚年得意子弟,授业解惑,以古鉴今,也不该对这人只字不提。
所以,不管出于哪种原因,贾琮心中都能笃定,老师是在刻意回避此人,不在自己面前提起半句。
……
如今,他听黛玉无意说起,她小时见到画中吴王,风姿衣履鲜亮夺目,曾经好奇询问父母。
即便她是父母掌上明珠,日常极得宠爱,贾敏还会语焉不详,林如海甚至变色发怒。
似乎在老一辈人心中,吴王就是一个禁忌话题,人人心有忌惮,个个不愿触及。
难道这种隐晦的态度,只是因为当年神京大乱,吴王事涉谋逆?
事情好像是这样,但好像又不是这样。
因为吴王事发之后,如日中天的太上皇突然退位,从此隐居深宫,当今圣上登上帝位。
从金陵到神京,一系列重大变故,似乎并无联系,又似乎暗有纠葛,不管怎么去分辨,都显得扑朔迷离。
按着贾琮知道的鳞爪信息,前任金陵都指挥使杜衡鑫,便是揭开昔年事件的关键。
甚至嘉昭帝对此人格外慎重,让心腹内侍郭霖千里下金陵,监查杜衡鑫入罪之事,还要秘押回京独审。
可最终事情出现变故,自己从水路将杜衡鑫擒获,他却在锦衣卫押送途中,被人击杀于闹市……
……
整件事头绪纷乱,即便以贾琮的缜密,由于所知有限,其中太多隐晦忌惮,一时难以理清。
但他却能感觉出整件事脉络之中,隐约有几种不同力量在纠葛搏杀。
这种争斗不止发生在当下,似乎许久之前就已开始……
即便贾琮有探究事由的好奇,但仅限于此,他并没有追根究底的打算。
因这件事追溯极深,似乎和他没有半点关系,即便柳静庵、林如海等前辈都讳莫如深,不愿触及。
他似乎没有什么理由,主动探究根由,甚至沾惹上难以预想的麻烦。
迎春等姊妹都被贾敏这份旧作吸引,画中精湛的描摹,荣盛的场面,绚丽的色彩,都让她们议论赞叹。
即便以黛玉对贾琮关注,因不知贾琮在金陵的遭遇,也没想到这幅旧画,会勾起贾琮心中如潮思绪。
……
因甄家私银之事得以平息,贾琮提前返回府中,倒也偷得半日清闲。
他将旧画之事暂且放下,只和姊妹们闲聊说笑。
满室残冰消夏暑,玉颜裙香映时光。
等到日头微微西落,迎春让人在院子摆了晚饭,让贾琮吃过再回自己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