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以后你们两个接了印、掌了舵,进出的每一钱银子,都是你们男人的,只怕比我还要铁公鸡……”
五儿和平儿被王熙凤话音撩拨,都羞红了脸蛋,想笑又不好意思笑。
王熙凤问道:“五儿,这事你回去和三弟提一句,明日我就和老太太说这事,说不得老太太会找三弟说话,让三弟心中有数。
五儿笑道:“三爷把西府交给二奶奶打理,这种家事自然让二奶奶定主意,再说这几日老太太要找三爷,只怕也难遇到人。”
王熙凤问道:“你说起我倒想到,三弟自那次接旨升官,我就没见他来西府走动,都不见了人影,都是在忙些什么呢?”
五儿回道:“三爷这几日忙得很,每日大早出门,经常天黑才回来,好像在城外工坊忙要紧衙务……”
……
神京城东郊,火器工坊。
工坊附近数百步范围,都有刀枪鲜亮的禁军巡弋把守,工坊附近几处小山和土坡,都被换装便衣的禁军军士占据看护。
城郊之地,一旦有路过的游商、猎户、樵夫等闲杂靠近工坊,就会受到军士盘问。
连续几日这样的景象,已让东城郊附近百姓心生敬畏,但凡有出入过往,都远远绕开火器工坊的所在。
在禁军严密的守卫圈中,只打开了一处关卡,时常有满载货物的大车,夜间避人耳目,来往奔波,进出火器工坊重地。
偶尔也有装载人员的马车,在不知名官员带领下,经过多方核查校对,才被放行通过,最终进入火器工坊。
自嘉昭帝御驾亲临火器工坊,观摩新制后膛后枪试射演练,并商讨五百只后膛枪营造,且在本年年底前完成。
此事确定之时,朝野尚弥漫在春闱舞弊案阴霾之中,嘉昭帝也因此满怀焦躁忿怒。
但即便如此,皇帝依旧将后膛枪营造,当做眼下最要紧的政务。
他在从工坊回宫之后,便召集工部、户部两大主官,让他们抽调可靠的忠诚官员,立即着手配合后膛枪营造相关事宜。
根据火器工坊出具的营造材料清单,工部调集各类上等精铁、木料、柴炭、磨具等物,源源不断运入火器工坊。
户部调集精干人员,奔走各地,挑选技艺精湛的铁匠、木匠、烟火药师,并分批运送到神京。
但是这些人到达神京之后,并不是人人都能进入工坊,须由火器司监正与工坊大匠亲自盘问考核。
在这些人员筛选的程序之中,火器司监正贾琮的缜密细致,让任事的户部官员大开眼界。
这位年轻的过分五品监正,要求户部从各地筛选工匠,不仅要有基本的姓名、籍贯、户籍、住址、技艺特色等必要文牍描述。
甚至还要每人日常德行口碑,亲近眷属良善与否,本人及其血脉亲友,有无作奸犯科前例之类,事无巨细,都要知晓。
户部毕竟是普通实政明衙,而贾琮所要求知晓之事,已经属于庶民生平私隐,大概只有当地的县衙差役,地保乡正之流,才会清楚这等细密琐事。
这已完全超出神京户部,这种光明堂正衙门的处事范畴,已入锦衣密探之类的内衙手段。
而此时正当户部左侍郎徐亮雄落罪下狱,户部失去衙门次官,内事震动,官员不安,人心惶惶,不少徐亮雄一系的官员,都受到孤立排挤。
户部尚书等在接到圣旨之后,面对官衙内部风波鼓荡,还能紧急抽调可靠人员,数日内就从附近两州之地,遴选数十位优秀工匠,已算十分干练之举。
再让户部对这些工匠的祖宗八代,亲友眷属之流,都查问到底掉,实在已超出他们任事范围。
户部尚书对贾琮这等阴私晦暗的密探作风,也颇有微词,觉得缺乏光明正大之气。
他想到这位少年监正,曾数次下江南密侦大案,行事早有出人意表,诡异莫测之风,对比当下,似乎也有迹可循……
……
工匠遴选的重要性,被贾琮上书直奏宫中,嘉昭帝当日便下口谕,户部所有筛选工匠,暂时由户部择地安置,锦衣卫就地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