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伍文学

落伍文学>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 560580(第34页)

560580(第34页)

“崇祯九年,皇太极伐明,祖大寿跟着袁崇焕回京援救,袁崇焕被无辜冤杀,祖大寿又惊又惧,连忙带着自己的部下远离北京,出关驻守广宁,在孙承宗的招抚下才回到关内。”

“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中,祖大寿负责保卫大凌河城,最终弹尽粮绝只能假装投降清军。”

“这次,祖大寿是真的投降了清军,在清朝他被任命为总兵,却没有一点兵权。”

“祖大寿的一生戎马倥偬,波澜壮阔,他所指挥的关宁军坚守关宁锦防线,抵抗后金多年。”

“尽管他投降清朝的行为在当时颇受争议,但在后世名声却并不差,大约是因为他抗清的功劳和降清后的低调吧……”

“相较于祖大寿的低调,洪承畴得到的评价就差很多了。”

“洪承畴出身望族后裔,书香门第,但到了他的曾祖父辈,已是家道中落,并不富裕。”

“他自幼聪颖好学,但因家境贫寒,11岁辍学,只能在村学外听课,后来被才子洪启胤收为徒,才得以重返校门。”

“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万历四十三年,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顺利中举。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步入仕途!”

“他早年做的都是文官,直到崇祯元年,陕西农民军起义引发全陕响应,身为陕西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平叛,开始了他的戎马倥侗的后半生。”

“在镇压农民军起义中,洪承畴名声大噪,全权负责剿灭农民军。崇祯九年,洪承畴俘虏了农民军统帅高迎祥,又大破李自成,在他的剿灭下,陕西的农民军转入低潮。”

“因此,清军攻打锦州的时候,洪承畴才被派往辽东支援。”

……

“洪承畴投降清朝后,积极为清朝统一天下谋划,他跟着多尔衮入关,镇压各地的农民军。”

“他建议清廷采用明朝的规章制度,学习汉字汉语,完善国家机器,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促进了满汉融合。”

“但他也积极镇压江南的抗清义军,杀害了许多正义之士,遭到了天下人的唾骂!”

……

【松锦之战以明军的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喜爱三万残兵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此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

【松锦之战也是明、清在辽西战场的最后一仗,因为还不等他们打下一战,北京城就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陷,此后便是清军与农民军及南明之间的交锋了!】

朱元璋一惊:“原来,大明不是被清军灭的!”

朱标:“是农民军……”

他们都想起了元末的红巾军,农民军要想壮大到灭亡大明的程度,定是整个天下都沦陷了……

【后金看似来势汹汹,但他们毕竟是少数民族,与明朝打了这么多年依旧在北京周围打转,真正导致明朝灭亡的还是内忧——农民起义!】

【自元朝到清末,地球温度就在不断降低,到了明朝末年,恰好进入了小冰河时期,全球气温骤降,极端天气频发,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水、旱、蝗灾,对明朝的经济和政治也是致命一击!】

评论区

“元朝统治不到100年就发生了水灾92次、旱灾86次、雹灾69次、蝗灾61次、地震52次、风灾42次、霜雪28次、瘟疫20次。”

李世民:“天哪,贞观与其相比都算小巫见大巫了!”

“明朝从洪武到崇祯十八年间共计自然灾害1101次,清朝从乾隆到宣统退位的176年里面自然灾害1121次。”

朱元璋:“既然清朝也是这个小冰河时期,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当然是土豆、玉米和红薯,这几种从美洲大陆漂洋过海来的农作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严寒的抗性,他们的产量也是小麦稻米的数倍,自然能在严寒天气中养活更多的百姓!”

朱标:“果然,民以食为天,只要有饭吃,天下便能安定下来。”

朱棣:“大航海才是关键,定是那些欧洲人找到农作物,辗转多年才流传到中国!”

“玉米在嘉靖三十年就传入了中国,最早是在广西地区,被成为玉麦、番麦,玉米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到了明朝末年,玉米已经传播到了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云南等十省。”

“但明朝廷并没有对玉米做什么推广,只是作为一种贵族特有的奇特食物和观赏性植物,直到清朝才开始在民间大规模种植。”

“徐光启还做过明朝的礼部尚书和内阁次辅,可见明朝廷的上层对玉米并不是一无所知……”

“红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地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红薯由西班牙殖民者引入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

“而红薯能进入中国则得益于一个人——陈振龙!”

第580章日薄西山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