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礼拜见之后,太史慈这才小心翼翼地抬眼,望向首位上坐着的人。
昭王的长相与他此前的猜测倒是颇为相似,有一股英气卓然之感。
虽然昭王此刻坐着,但就凭目测而言,昭王的身高绝对有八尺以上。
这一切都跟他想象中相差无几,能打下如此大片土地,成立一个国家,昭王自然有着一番王者气度。
当然,唯一出乎意料的地方便是昭王的衣服不太符合传统。
在军营之中,昭王既未穿铠甲,也未着汉朝常见的服饰,而是一种他说不出的形制,略显怪异,但似乎也并非不能接受。
毕竟辽东郡在过去这几年里,衣服上的样式简直千奇百怪。
听说昭国那边也是如此,并没有固定的形制,老百姓想怎么穿就怎么穿。
所以,昭国这边的衣服形制已经和汉朝那边有了非常大的区别。
尤其是风靡北边的棉衣,直接做成了上衣下裤的模式,在北边,普通人穿着一条外露的裤子在街上行走,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
而杨秋穿的是一件微厚毛衣,毕竟北边还是比较寒冷,虽然春季已经快要结束。
对于衣服这种事情,杨秋不会要求强制改制,让大家都穿所谓的昭国衣服。
当然,在正式场合是有规定官服的。
所以,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下面的人自然也就随性了一些,老百姓穿的衣服种类也变得各式各样。
“子义不必多礼,奉先于吾耳畔盛赞子义诸多优点。我昭国能得一员猛将,实乃荣幸之至。
今昭国既取幽州,又败鲜卑,然草原胡人断难根除。此次虽令其伤筋动骨,但数载之后,恐又卷土重来。
闻子义自幼亦通诗书,对于北疆此般情形,子义可有良策?”
此话一问出来,太史慈瞬间正襟危坐了起来。
他心中非常明白,吕布虽然对他极为欣赏,他在战场上也确实获取了些许战功,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就能得到昭王的重用。
眼下昭王这一番询问,明显是在考较他。
这次的回答至关重要,关乎着他能否被昭王看重。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他绝对不能敷衍了事,随随便便给出一个答案。
那么昭王想要得到什么答案呢?又或者昭王所期望的北疆是什么样子呢?
昭国的立国根基在并州,如今又夺取了幽州,而昭国未来若是继续南下扩张,北疆必定会是一个隐患。
打一次胜仗并不意味着这些人会彻底老实,就如同曾经的强汉将匈奴赶走之后,又出现了鲜卑。
草原这块土地,永远都会有人占据。
昭王需要他对这件事情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他若是能提出有用的建议,说不定昭王就能重用他了。
“启禀大王,臣于辽东郡数年,周边胡人小国甚众,虽每为我军重创,损失颇巨,却不畏死,岁欲劫辽东粮草食物及器具。
而胡人小国多有流民,因饥馑而亡入我昭国,欲为子民。
臣以为,北疆蛮夷,其弊在无余粮,饥则铤而走险,虽知我军勇,劫则危亡,然不劫必死,故冒死一试。
欲北疆安宁,当行大王旧策,与北疆蛮夷通商合作,以牛羊马匹易我粮食器具、布匹、食盐、茶叶等。
然蛮夷见我昭国富裕,常生歹心,欲夺财富,故当以强军镇之,经济军事并举,方可使其不能为患。
因此,北疆之事当恩威并施。恩以通商合作,威以强军震慑,方能保北疆之安宁。”
不错,倒是直接抓住问题的根源了,杨秋直接抚掌大笑了起来。
“子义所言极是,胡人之弊,在于无余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