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伍文学

落伍文学>[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 分节(第1页)

分节(第1页)

袁绍气得胸闷窒息。什么物伤其类,感同身受,与曹操的“惺惺相惜”——因为换位思考而产生的恻隐之心,全部在这一刻化作飞灰。在幕僚眼中,袁绍一会儿惊讶,一会儿惆怅,一会儿正怔忡,又时不时地露出激愤之色,着实古怪的很。他对曹操送来的这份密信无比好奇,可当他旁敲侧击地询问,袁绍却是讳莫如深,不愿透露分毫。大部分幕僚都明哲保身,在知道密信有异后,杵在原地当摆件,不去触袁绍的霉头。唯独田丰性子急,近几个月又因为袁绍的谋事不决而五内俱焚。此时见袁绍因为曹操的一封密信就陷入自己的情绪,把他们这些谋士,把今日的讨曹会议视若无物,他忍耐了许久,终究忍不住犯上道:“究竟是各种密信,竟让大将军沉浸若此?”他快步上前,趁着袁绍来不及反应,在尚未收回的帛书上看到一句话:“绍好谋无决……”激愤不满之下,田丰将心中的感想脱口而出。“将军确实好谋无决,否则怎会因为一封普通的密信耽搁这般久?”此话一出,其余幕僚皆暗暗抽了口冷气。袁绍更是印堂发黑,将目光从那封气得他肝疼的帛书上移开,转向田丰,不辨喜怒地问:“孤好谋无决?”田丰早在冲动开口的瞬间便认识到了不妥。袁绍重颜面,他如此直接地指出他的缺点,还附和敌人的征讨之语,岂不是平白让袁绍记恨?但是话已说出,再后悔也无济于事。田丰本就是生性刚直之人,说出了实话也不愿违心补救,梗着脖子道:“曹操此信,与陈琳所著的檄文有何分辨?几句攻心之语,大将军何必耿耿于怀?”“你又知晓什么?”袁绍闻言更怒,想到檄文末尾丧乱的诛心之语,他只想将帛书丢到田丰头上,将最后几句的主语更名换姓,替换事迹,全部改成田丰。只见最后几句写道——“歌曰:寒食夜,衡水边,本初欲升天。一书檄文计谋连,傻乐一整年。”“帛书见(现),哭丧面,本初讨人嫌。哭哭啼啼把兵练,兵败倏忽间。”“败走远,哪能谝(pian第四声,意:自吹自擂),羞惭把面掩。披头散发意疯癫,回老家种田。”末尾还配了一张披头散发疯疯癫癫的小人,扛着锄头到一边种田。这个小人的脸边画着几颗毫无诚意的小圆点,应该是所谓的眼泪。小人的旁边还画了个解说的符号,备注了袁绍的大名。从开篇引他惊奇,到后方瓦解他的心防,再到最后不发人言,胡言乱语毁他声誉,袁绍的心绪一直被牢牢牵引着,跌宕起伏,惊怒不定。等到最后一首怪歌一出,袁绍已然气炸了肺,所有情绪被拉至顶端,被一股巨力用力推出,从高空坠落。他用力撕扯白帛,扯成五六段后,愠怒地将白帛扔至地上。“立即整军,进攻许都——我要让曹操……‘哭哭啼啼地回老家种田’!”众谋臣不知缘由,面色各异。十日后,袁绍率军出征。狂士楚歌袁绍决定出兵的第三日,一首奇怪的歌谣在冀北流传。“寒食夜,衡水边,本初欲升天……”孩童围绕柳树转圈,一边拍手一边唱着朗朗上口的歌,天真烂漫的孩童没看到旁边成人们倏然大变的脸色,仍在继续往下唱。成人们吓得尽失人色,立即向前捂住那些在唱歌的小孩的嘴。诸如这般的场景发生在袁绍辖下的每个角落。未过多久,绝大部分官民都知道袁绍用檄文声讨曹操不成,被对方一帛檄文气得马上出兵的事。陈琳那篇鞭辟入里的檄文所积累的先期优势,随着这个传言的散播而荡然无存。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