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伍文学

落伍文学>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 第二百四十五章 有点阴招全使队友身上了(第3页)

第二百四十五章 有点阴招全使队友身上了(第3页)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母亲会选择用声音而非文字留下遗言。因为文字会被遗忘,会被误解,会被束之高阁;而声音,哪怕只是一缕残响,也能穿越时间与空间,在某个恰当的时刻,重新唤醒一颗愿意聆听的心。

三天后,她做出一个决定。

她要离开望月坡一段时间。

“我去城市。”她对孩子们说,“我要把我们的故事,用另一种方式讲出去。”

“可你说过,一旦被讲述,就被固定了。”李同学担忧地问。

“所以我不会用论文,不用图表,不用学术术语。”她微笑,“我用音乐。但不是舞台上的那种音乐。我要做一场‘无声的音乐会’。”

计划很快成型:她将在京城最古老的礼堂举办一场名为《听者》的演出。门票免费,观众入场时需交出手机,戴上特制耳机。整场演出持续九十分钟,全程无灯光、无动作、无现场乐器演奏。耳机中播放的,将是他们在山中采集的所有“非典型声音”??井底回响、落叶共振、岩石心跳、雪崩前的地鸣、钟楼自震、甚至包括那次“反向倾听”实验中大地的回应。

“我要让人们体验,什么叫‘用身体听寂静’。”她说。

消息传出后,舆论哗然。媒体称其为“行为艺术的极端案例”,乐评人嘲讽这是“对观众耐心的绑架”,也有少数支持者称之为“一次对抗噪音时代的静默起义”。

演出当晚,礼堂座无虚席。林知遥没有登台,只在开场前通过广播说了两句话:

>“今晚你听到的每一个声音,都曾真实发生。

>它们不属于我,也不属于科学,它们只属于愿意停下来的人。”

然后,灯光熄灭,耳机启动。

起初,观众躁动不安,有人咳嗽,有人挪动座椅,有人偷偷查看手表。但随着第一段“井声”缓缓流入耳道,一种奇异的平静开始蔓延。四十分钟后,全场几乎无人移动。有人闭目流泪,有人双手紧握,有人微微颤抖。

当第十三段音频??那声来自雷雨夜铜钟的“叮”响起时,一位白发老人突然起身,摘下耳机,踉跄走向出口。工作人员追上去询问,老人只说了一句:“我三十年没听过这么干净的声音了……我受不了。”

演出结束,全场沉默三分钟,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但林知遥始终未现身。

一周后,她回到望月坡。孩子们围上来问结果,她只笑了笑:“很多人哭了,但我不知道他们听懂了没有。”

王小花仰头看着她:“那你哭了吗?”

她点点头:“哭了。因为我听见了母亲。”

春天彻底到来时,老槐树抽出新芽。某日清晨,林知遥在树下发现一块新露出的石碑,半埋土中。她与孩子们合力挖出,拂去尘土,只见上面刻着一行小字:

**“此地无声,故万物可言。”**

而在石碑背面,不知是谁添了一行稚嫩笔迹:

**“谢谢你们,听我们说话。”**

林知遥站在山坡上,望着远处升起的晨雾,忽然觉得,这个世界其实并不缺少声音,缺的只是愿意停下脚步、弯下腰、把耳朵贴向大地的人。

她取出父亲的节拍器,调至68BPM,放在石碑旁。

风吹过,带来远方溪流的低语,树叶的私语,虫鸣的絮叨,还有一声极轻的“叮”。

她没有记录,没有分析,没有命名。

她只是听着。

一如最初。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