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伍文学

落伍文学>[红楼]贾璋传 > 220228(第22页)

220228(第22页)

他是不希望贾璋外放的。

因为贾璋一离开京城,他就很难再找到贾璋这样贴心的臣子闲谈奏对了。

可问题在于,贾璋现在已经是二品大员了。

若京中没有空闲的尚书位置,贾璋就只能出京去地方担任督抚或文帅。

毕竟,眼下内阁已经满员了。

且迄今为止,盛朝从未有过四十左右年纪入阁做大学士的先例。

贾璋只做过一任工部尚书,资历不足。

即便内阁有空缺,贾璋也没办法通过廷推,成为阁员的。

所以,杨宗祯这样做就很好。

让张春华占住尚书的位置,贾璋出孝后就不用离京外任了。

除此之外,杨宗祯主动把实学派掌握的山东省敞开一个口子,放原朴的人进去,这件事情,绍治帝心里也是满意的。

不论如何,皇帝总不会喜欢看到地方抱成一团。

杨宗祯是不是考虑到他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才拿山东布政使的位置与原朴交换,绍治帝不得而知。

但那并不重要。

对皇帝来说,重要的事从来都只有结果。

杨宗祯的安排很好,很契合他的心意,这就足够了。

所以,绍治帝默许了杨宗祯与原朴私下里的交易。

他甚至还顺水推舟,给杨宗祯和原朴行几个小小方便。

至于贾璋接收到的新任命为什么是礼部尚书,而不是工部尚书之位?

这自然是因为杨宗祯的私心。

让贾璋和沈四象调换部署,这样他的徒孙与弟子都能多一份历事经历。

而且这份经历,还是贾璋和沈四象亟需的。

贾璋去礼部,名声会更加清贵。

沈四象去工部,顺着贾璋的路线继续走下去,拥有获得政绩的机会。

这两者,对贾璋和沈四象的晋升之路,也可以说入阁之路,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杨宗祯没有谋夺其余几部的心思。

就像贾璋向绍治帝呈递丁忧折子时想得那样,树大招风,水满则溢。

若不居安思危,他迟早会变成下一个周东野,亦或是下一个李汲。

权力是很美妙,它让人着迷上瘾。

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论多么好的东西,都不能贪大求全。

谁能把握好这个尺度,谁就拥有做宰相的城府了。

而杨宗祯他可以很骄傲地说,他能把握好这个尺度。

要不然,他也不会把山东布政使的位置送出去。

贾璋前往礼部履新后,很快就接手了礼部的差事。

毕竟礼部两个侍郎,一个是他岳父林如海,另一个虽是张泰维的人,但早就被沈四象压得抬不起头来。

在这种情况下,贾璋在礼部自然不会遇到什么阻力了。

相较于工部,礼部的差事还是比较清闲的。

虽说各种礼仪制度繁冗无比,但贾璋可是能把《礼记》、《仪礼》等书籍倒背如流,还编纂过《大盛会典》的人。

这些礼仪之事,自然难不倒贾璋。

对贾璋来说,他唯一需要学习的事就是如何主持会试,如何当好会试的主考官。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