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皎皎心善。”
“滚下去!”
苏皎顿时恼了。
“别呀,这回没骗你,真疼。”
他咬着衣带含糊不清地去吻她,一边抓着她的手朝下探。
“这衣带绑的我疼得很,可我舍不得将皎皎再绑一遍,那怎么办?不如换个地方吧。”
话音未落,他将衣带蒙去了她眼睛上。看不见,身上的一举一动都使她更颤栗了,温热的手一寸掠过她,唇舌激得她浑身颤栗。
苏皎轻轻哈着气,受不住地将眼尾的泪染在衣带上。
又是闹了一夜。
最后真是累昏了,这一日便只吃了一顿饭,又沉沉睡去。
日头高悬,她从榻上起来。
身上又遍布了青青紫紫的痕迹,尤其腰肢一处,一碰就让她倒抽了一口冷气。
寻了药抹上去,六月的天热了起来,她就穿了一件薄衫坐在榻前。
小棠上来传膳,又将一盏蜂蜜水端给她。
“殿下走前特意喊奴婢备的。”
苏皎接过正要喝下,又不知想起什么。
“备了清粥吗?”
“有的。”
“端来吧,这些菜撤下去。”
“是。”
小棠眼神动了动,又劝。
“蜜水是正温好的,娘娘月事将至,别贪了凉。”
“嗯。”
小棠走出去,脚步又停顿,悄然在窗子外探出一双眼。
直到看见苏皎毫无防备地将那一碗蜂蜜水喝罢,她骤然转过头,脱离一般地顺着柱子瘫坐下去。
呆呆地看了片刻,忽然泪如雨下。
谢宴早起进宫,这天到了晚上才回来。
“忙什么去了一整日?”
“事关明日开坛求雨一事。”
“这么快?”
昨天他们才从徐稷那得到消息。
“连日干旱,百姓民愤愈烈,总也不是办法。”
听得此话,苏皎蠕动了一下唇。
“开坛求雨也无非是心理安慰,可何时降雨,谁又说得准。
将希望寄托于鬼神,却不如自己去尽心,不然这样耽搁,受累的还是百姓。”
谢宴说此番受损最多的就是西街往后那片地,那是上京为数不多种地的地方,加之紧邻城边,地方空旷,却没多少水源。
想起那天去庙会上见到的百姓,他们连心愿都简单淳朴,此时却连温饱生存都成了问题,苏皎总觉得一块巨石压在心中,沉甸甸的。
“却不如引水浇地,或者下发赈灾银去开渠。”
她话说的隐晦,谢宴却明白她的意思。
时人将所有的希望寄于开坛求雨上,只有他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