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话。
第二天中午。
经过长达20来个小时的工作。
一台体型不大的钻井机和一台地热发电机,诞生在工程机器人手中。
苏武上前检查。
发现从外观上看,它们和设计图上的样式几乎完全一致。
工整的就像是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一般。
【残缺的钻井机。】
【契合度:85%。】
【评价:缺少了部分核心零件的钻井机,无法正常运作。】
【升级方向:小型钻井机1公里级(3生存点),大型钻井机5公里级(20生存点),极限钻井机10公里级(60生存点)。】
【未完成的地热发电机。】
【契合度:75%。】
【评价:内部缺乏大量重要零部件的半成品发电机,和模型区别不大。】
【升级方向:小型地热发电机300kw小时(13生存点)。】
两台设备,不是残缺,就是未完成。
全都不能正常使用。
这事并不奇怪。因为它是苏武主动选择的结果。
工程机器人虽然理论上能够打造大部分的零部件。
可消耗的时间,却不一定有保证。
越是精密的部分,耗时越长。
如果非要追求尽善尽美的话。没有十天半个月,基本不可能把完整的钻井机和地热发电机都造出来。
而真等到那个时候,说不定末日都来了。
还不如像现在这样,只打造出一个半成品。
剩下的再直接用生存点填补。
这种做法。
既节省了时间,也能大幅度的减少生存点的开支。
堪称性价比之王。
搜索了一下相关资料。
苏武犹豫了一阵,咬牙选择了升级十公里级钻井机。
这并非奢侈,而是他别无选择。
江河市所在的大陆中部地区,缺乏火山和温泉,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热资源带。想要真正运行地热发电机,必须将管道铺砌到极深的地底深处才行。
这种庞大的工程,远非一般的钻井机能够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