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初六这天,人民文学早就上班了
李长河将车停好,随后来到了刘建青的办公室,轻轻地敲了敲门。
办公室里面,刘建青正捧着一杯热水,在那里唏律律的喝着。
看到李长河在门口,眼神一亮,尤其是看到他手里拿的那几份稿子。
“这是写好了?”
“写了几篇?”
放下茶缸子,刘建青快步走过来,接过了李长河手里的稿子。
“写了四篇,您看看,有不合适的我就带回去。”
李长河把稿子递给刘建青,笑着说道。
“就你这水准,哪有什么不合适?”
“我先睹为快!”
刘建青一边夸了李长河几句,一边在一旁看了起来。
“长河,你这水准,真是一点都没差!”
看到李长河写出来的稿子故事一如既往的精彩,刘建青忍不住继续夸了起来。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有些人的天赋。
别人绞尽脑汁的才能写一篇精彩的故事,这小子写起来就跟玩一样。
真就应了那句老话,老天爷赏饭吃啊!
不过当看到最后一篇《卖血》的时候,刘建青脸色逐渐的严肃了起来。
将其余的三篇稿子放在了一边,刘建青坐在那里,聚精会神的看起了《卖血》这篇稿子。
李长河也不催促,就坐在那里安静地等着。
等刘建青看完。
认真的读完了之后,刘建青抬起头,看向李长河:“长河,你这个故事,写的可真够大胆的啊”
这已经不算是故事了,这其实就是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就跟二十年前,王蒙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一样。
透过故事,反映出了当时社会面临的尖锐问题。
而这样的稿子,通常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之前回北大的时候,意外被人邀请着去采血,说是有补助,我才知道了采血站。”
“后来研究了一些资料,然后就发现,如果血战不规范,就会是很多病的传染渠道,尤其是乙肝,当时脑海中就构思了这个故事。”
“正好趁着春节这个时间,就写出来了。”
“刘主编,这稿子能发吗?”
李长河随意给自己编了个理由,然后又冲着刘建青问道。
刘建青点点头:“你这里面的内容,尤其是医学这方面,没有瞎编乱造的吧?”
“这稿子能发,前提是里面没有胡说八道的成分,比如说那些传染渠道,如果是假的,到时候你就会有麻烦。”
“卫生部门可能会找我们反馈。”
“但是如果是真的,没有弄虚作假,那这篇稿子我觉得就没有什么问题,反而写的非常好。”
“哪怕卫生部门找上来,咱们也底气十足。”
李长河随后微笑着点点头:“那您放心,这里面的医学知识,都是我从一些学术期刊上看到的,没有弄虚作假的成分。”
“好,既然这样,那这篇稿子就发了,我就给定在三月份的头篇。”
刘建青做了这么多年的编辑,自然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故事不仅写得好,很显然还有很强的医学科普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