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历代王朝皇帝在位期间的功绩表现以及权力周期,皇帝平均在位二十六年后决策质量显着下降。
而如今皇帝登基八年了,也就是说还有十八年的时间即将进入权力腐蚀周期,更何况现在还是大灾,住有所居至少也得等大灾之后才能开始。
大灾什么时间结束,大家伙儿心里都没有底,纵观史书,他们都没有发现波及范围如此之广、如此之重的旱灾。
少则三五年,长则七八年都不好说。
若非皇帝登基就开始大力屯粮、还地于民,暴力整顿官场和军队,雷霆手段灭掉建奴,否则这会儿整个大明已经是一片乱象,民变四起了。
七八年后皇帝就登基十五六年了,那……
一旦皇帝开始享受,那已经执行到了一半的住有所居的政令就很可能废掉,届时没有享受到的百姓怎么办?
群臣自然也是有这个担心的,可也不能说的这么直白吧,皇帝的确很英明,但这种事儿你不能去东暖阁找皇帝吗?非得当着群臣的面让皇帝颜面尽失?不怕被砍吗?
他们只能在心中对毕自严说一句:真他妈的有种。
“陛下……”
“无妨!”
崇祯朝着袁可立摆了摆手,看向群臣:“朕不是昏庸之人,更不是听不得任何坏话、刚愎自负的昏君。
况且,毕爱卿所讲的是事实,讲事实、讲真话,这何错之有?朕虽不是唐太宗,能百次容忍魏征,但这点容人之心还是有的。
诸位爱卿不必担心,因为讲真话、讲事实触怒朕,会被朕处罚的,今天不用担心,以后也不用担心,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陛下圣明!”
群臣浑身一震,齐齐跪了下去,眼中满是兴奋之色。
皇帝虽然年轻了些,但气度已经超越了大明的任何一位皇帝,在这种明君手下干活,那是他们的幸运。
有了这颗定心丸后,群臣也安下了心。
督查院左御史张廷登朝着皇帝躬身:“陛下,毕尚书虽然说的有些骇人,但无数的历史告诉我们,人性有四大残酷的特性,
自私与贪婪、冷漠与无情、虚伪与伪善、复杂与多变。
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这四大残酷特性会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不得不防,所以,毕尚书所担忧的不无道理。”
“陛下,张大人所言极是,这是惠及数以千万计,尤其是病有所医和老有所养,这是关系他们生死存亡的,毕竟能活着谁想死呢?
如果没有这个,那么他们原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但陛下的想法给了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
这个希望一旦破灭,那……尤其老人,数以十万、百万计的,不闹就是等死,闹了或许也是个死或许还有用,那不如闹起来。
这种情况我们就没办法镇压,否则史书上记载的……。”
……
听着群臣的劝谏,崇祯也是相当无语的,对百姓不好也有错,对百姓好也是有错的,皇帝真难当,但这就是历史和封建社会的局限性。
平息了内心的无语后,崇祯看向袁可立:“袁爱卿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