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伍文学

落伍文学>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六百九十四章 深危动千里(第2页)

第六百九十四章 深危动千里(第2页)

但因这类手段过于晦暗,大违司法正律,极易留下话柄口实,成为日后获罪的祸根。

所以大都会隐晦行事,即便同衙同僚,彼此之间都不会说破。

许坤身为锦衣卫主官,自然明了这等潜规则,看破也不会说破,大家心照不宣罢了。

甄家人真的入京斡旋,被锦衣卫抓住话柄入罪,其中功劳自然少不了许坤,他又何乐而不为。

所以,这等阴森之事,他即便再标榜忠于君王,也绝不会对嘉昭帝坦诚,不然他这指挥使就做到头了……

……

因此,他收到王彰江最后一份密函,便派出人手关注城中动向。

姚寿安和刘宝正家的首日入城,还没下榻安置,便直接去了荣国府,迫不及待找王熙凤游说。

倒是暂时躲过锦衣卫在城中耳目,但当晚他们入住甄家别苑,许坤便得到消息。

再回想王彰江密函所言,他自然安排人手,紧盯姚寿安等人的动向。

只是这些人两入神京贾家,并无其他异常之事发生,许坤原本想静观其变,守株待兔,以待所得。

实在没想到这种要紧时刻,有人向镇安府举告,使得事情过早发作。

既然金陵王彰江能察觉甄家北上动向,自然也会有其他有心之人,查探到甄家此番举动。

此人最终不知出于何种缘由,暗中遣人向镇安府举告,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

许坤对这个坏事的举告之人,以及可能的幕后指使,可是一点好感都没有,不过眼下难以追查罢了。

“启禀圣上,这举告之人的确十分可疑,臣已安排人手搜查此人,眼下还未有头绪。

只是不管举告之人居心何在,甄家戴罪之门,私运家财入京藏匿,逃避国法刑律,难脱罪责,应予惩处。”

嘉昭帝说道:“许爱卿所言有理,朕昨日依据三法司案情复核,已对甄家下旨确罪定罚。

本念在甄家祖上于国有功,甄老太妃又是新丧,对甄家处置之法,已经多施宽宥。

没想到甄应嘉曾为朝廷命官,屡受皇恩,已生罪责,不知悔改,无视国法,行此贪弊愚昧之事。

甄家是金陵豪门望族,在江南六州一府颇具威望,言行举止,为江南世家大户垂范关注。

其家原本牵扯火器私造,以致民议口碑败坏,如今又再行妄为之举。

江南豪门如人人效仿,民风何在,纲纪何存!

如不对其加以要严惩,以儆效尤,长此以往,江南之地必生大乱!

郭霖,将此事传谕三法司主官,甄应嘉再行枉法之事,需择日再开廷议论罪。”

许坤心头微震,他知三法司确证锦衣卫所查,昨日圣上下旨,甄家长房贬官为民,抄没七成家财,以儆效尤。

今日甄应嘉新罪再发,罪上加罪,只怕难逃劫数……

……

许坤又说道:“启奏圣上,甄芳青自从离京之后,已经月余,依旧未至金陵,下落不明。

臣得圣上谕示,已命锦衣卫沿途搜寻,曾经得到线报,有人见到甄家车队曾在水路出现。

但之后又失去踪迹,此事颇有些蹊跷。”

嘉昭帝悠悠说道:“朕记得甄家二房甄应泉,虽然没有官职,但其人精通商贾之道。

甄家能在金陵豪富,都赖此人行商之功,且此人和金陵卫军大案,背后颇多牵连,是个颇有手段的人物。

好在六年前他出海遇难,要是他能活到今日,这种不甘寂寞之人,还不知会搅出什么风云。

甄应嘉和他这兄弟相比,贪弊短视,颇有不如。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