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伍文学

落伍文学>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 > 第103章 汉初鲁城大辩论VIP(第2页)

第103章 汉初鲁城大辩论VIP(第2页)

不然还能咋的?换个王?

“其实我们可以推举盈儿为王。”雍齿出馊主意,试图提前掀起大汉父子相争。

王陵无奈:“你又被大王怎么了?又被骂了?”

雍齿重重哼了一声,不肯回答。

他想和刘邦一起去鲁城看热闹,被刘邦笑骂“你听得懂个屁,读书还不如我多”。

在汉王英明又缜密的安排下,汉王替身继续当劝降吉祥物,刘邦本人冒充刘盈的护卫来鲁城瞧热闹。

啧啧,那是真热闹。

既然鲁城已降,士人就没必要去荒野里搭个棚子。

由刘盈做主,他们将鲁城给项羽修的、项羽从未来过的鲁公住所收拾了一下,变成暂时的学宫。

一群士人自带衣服干粮住了进来,连砍柴生火都自己负责。

到了辩论的时候,戴着各种头冠的士人严肃入座,由老成持重者揭幕议题,开始吵架。

他们第一天争吵的是何为忠诚。

浮丘代表荀子门人,要求鲁城儒者为楚王尽忠,为楚王殉死。

鲁城儒者引孟子言论,楚王是不仁不义之王,我们鲁儒不反了他就是忠了,还殉死?殉你祖宗!

和刘盈同在屏风后面的刘邦傻眼。

他用胳膊肘撞了撞儿子:“他们的话是不是反了?”

刘盈道:“没反。浮丘伯想让鲁儒去死,鲁儒不肯去死。”

叔孙通给刘邦解惑,详细阐述了荀子和孟子对“忠君”思想的不同之处。

总的来说,荀子是要求“愚忠”,无论君王如何,臣子都要尽职尽责。君王不好,臣子更要忠诚,死谏,而不是弃君王而去。

而孟子则更倾向于如果傻叉无药可救,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换个更好的。如果换不了,宁愿隐居山林。

“或者找个英主撺掇他谋反当王!”刘盈在一旁乱解读。

叔孙通干咳一声,说没有这样的事。

刘邦知道刘盈在胡说八道,就和刘盈胡诌的《抡语》一样。

但怎么说呢,盈儿的话总是莫名让人信服呢。

刘邦提起了兴趣。看来文人论战也不是很无聊嘛,哟哟哟,打起来了!

刘邦和刘盈都伸长了脖子,如果不是刘肥和韩信按住了他们,他俩的脑袋都要从屏风后面探出去了。

论战的时间有限,不能让士人论出个输赢。

也不可能论出输赢。

都几百年了,诸子百家的论战也没有输赢。

第一天的“忠”吵完后,第二天才进入重头戏。

诸子百家开始讨论,这天下还要不要统一。

孟子的思想是效法先王。但孟子口中的“先王”,是他塑造的一个道德完人,和后世“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一样。

先秦诸贤都很会编故事,孟子编的先贤故事,就是为了推行他以仁政为重的“王道”。

所以孟子效法先王,不是主张全面复古。他也是站在支持统一这一边,但不支持用战争完成统一,而是由国君实施仁政,天下之民归心,天下自然一统。

诸子百家在战国末期,几乎每一派都是支持统一的,区别只是主张的手段不同。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