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蠢货,这都看不出来,这哪里是请安的折子,这是江南出事了,求救呢,你爹连这都不说吗?”
厉承当初未当太子的时候,就因为江南出事去查贪腐,差点死在江南,自那以后,江南成为他最在意的地方,他派了不少暗探,还准备了两套密文,来监视江南,还特意嘱咐过厉苏问,江南要一直为重。
现在看来江南官员这边延续下来了,没想到皇帝这边出现断层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那个他死的早。”
厉权羞愧的挠挠头,这些他确实不知道,也没有人告诉过他,不仅仅是这些,很多皇家的秘辛他都不知道,很多事是从太监宫女口中知道的,还有一些是藏起来的典籍里了解的。
他的父王死的早,是突然的疾病,回天无术,在临死之前托孤,立了几个辅政大臣,辅佐教导他到成年,继承大统。
因为是突然情况,很多事情就没有交代清楚。
这些大臣选的也没多细致,难免有些瑕疵,他们从来就没有说过有这回事儿,估计他们也不知道。
再加上他们各怀心思,难免起了夺权的心思,想要他成为傀儡皇帝,几乎从小到大都是捧着长大的,一句话总结叫捧杀。
他没有直接长歪,多亏母后的督促和教导。
母后对他管理格外严格,不过母后出身低微,是大家族的庶女,难免受到的教育就不同,生存的法则也不同。
母后管教他的同时,会特意嘱咐他要保护好自己,懂得藏拙,懂得明哲保身,先要顾全自己的性命,才能活到最后,才能有机会成长以后翻盘。
后来他韬光养晦,逐渐成长,才发现朝政和母后那些后宫的教导是不一样呢的。
前朝和后宫的争斗完全能不同,他学会的那些手段和方法,在朝堂中根本不适用,甚至有些小家子气,特别败坏人品。
一次次的磕碰中,他也知道有些事情做的差把火候,但是很多习惯已经养成改不过来了。
说句实在的话,他更擅长私下里的阴私手段,一些阴谋诡计用的得心应手,阳谋和用人之道,还有治国之道,运筹帷幄的本事欠缺了几分?
行事作风就显得格外幼稚,颇有些小家子气,难登大雅之堂。
这就让期盼他长大以后能治国治世的人,都失望而归,这就让那些辅政大臣握紧手里的权利,造成现在的局面,皇帝说了不算,没人听,太师,大将军,还有世家掌控权利,自己说了算。
厉承显然一眼就看出他的问题所在,才让他去治理后宫,和那些后妃斗智斗勇,而不是让他直接插手前朝的事情。
因为秘辛知道的不多,这江南求救的折子,他是真的一点没看出来。
厉承将折子丢过去,让他看拿着,“看丙三行第七个字,丁四行第六个字,戊五行第八个字,庚二行第六个字,组到一起。”
厉权慌忙按照厉承的指导,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来,最后组到一起,显示的是到官盗杀戮。
“这个意思是有官员和盗匪牵扯到一起杀戮人命吗?”
“嗯,估计江南那边按不住了,有人想发财,你这皇位要不稳了,起兵需要钱粮,这江南从来都是钱粮出最多的地方,想要发财江南是首选。”
厉权点点头,确实江南一直是贪腐猖獗的地方,历年来都是难题。
“江南年年贪腐治理,年年贪腐横行,屡禁不止,不过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才波动人心,在利益面前,良心又算到了什么?
我担心的不是贪腐,而是匪患,现在兵权不在你手上,一旦江南这边匪患形成规模就会出现问题,顾家家主让你弄去江南了?”
厉承上次没有仔细问,只是知道顾家家主让厉权弄出去剿匪了,现在才想起来问,难道是去江南了?
厉权摇摇头,“不是,去山西剿匪,那边官员报上来匪患猖獗,已经影响到往来商队,还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担心出现问题,就派顾家过去了。”
厉权根本没看出江南的问题,更没有读懂暗号,江南那边也没有消息窗户来,他哪里能派顾家去那边。
倒是山西那边上书说有山匪,他将人派山西过去了,可是那么多人,打了好久,依然没有得胜消息,厉权也在犯难,现在看来是有猫腻,怪不得久攻不下。
“估计山西那边是个陷阱,目的就是为了牵制住顾家的,这样顾家一旦在那边困住,他们想要做什么,都没有人护驾,你到时候可真是罐里的王八,让人瓮中捉鳖了,这消息谁报上来的?”
厉权翻找出之前的折子,递过去。
厉承扫了一眼,中规中矩的折子,看不出什么问题来,“这是谁送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