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每隔几天,陈厂长就会和大家讨论一下未来的规划,当听到陈建国谈论工厂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大家都感到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回到车间继续生产。
为了激励员工,陈建国承诺每位签订正式合同的员工都将获得公司的分红,并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待每年财务结算完毕后发放。
简单来说,这意味着随着工厂业绩的增长,员工的收入也会随之提高。
演讲并激励人心正是陈建国的强项,他擅长团结人心,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要体现在员工工资上,否则就只是空谈。
然而,临时工的招聘进展并不顺利。
李平东最先安排进来的几位女工都没有经验,需要时间学习。
不过基于对李平东的了解,陈建国相信后续的招聘将更符合工厂的需求。
此时已是黄昏,夕阳映红了天空,办公室内,冯双喜听到了陈建国的一句玩笑话,不由得大笑起来。房间里只有他们两人,谈话也变得更加随意。
“你说的情况没那么简单,把魔都服装厂比作黄昏,实际上在华夏国内的服装行业里,人家可是领头羊。”
冯双喜笑着说完,神情逐渐变得严肃:“根据我对陆德广的了解,他可能会放弃江泉的市场,转而关注南方的主要城市,加大加盟店的布局,这是他们的下一步计划。”
陈建国点头表示同意,并开始思考。
当他们向陆德广提出加盟模式时,对方觉得这个想法很新颖。
同时模特表演队的突然走红让更多人认识了魔都服装厂,因此新模式推广得非常顺利。
没有竞争对手是一个原因,但根本在于模特表演队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
市场规律大致如此,能否被接受取决于品牌影响力。
过了一会儿,陈建国看着冯双喜说道:
“如果一家企业不做品牌,那么生产的商品利润就很低。
就像我们采购的帽子、围巾一样,那些小作坊利润微薄。
但是通过我们的华美服装厂赠送出去,实现的价值远高于直接售卖。这就是品牌效应。
衣服制造原本是非常简单的制造业,想想看,我们的女工缝纫技术有的才学了几个月,批量生产的衣服要求不高。
因此,我们可以寻找当地的服装代加工,形成上下游关系,扩大发展规模。这样一来,在南方城市开设加盟店,成本会大大降低。”
“服装代加工?”
冯双喜轻轻皱了下眉,重复这个词时显得有些不解,不过还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他不清楚眼前这位年轻人是从哪里学到这些新词的。
但是根据之前在小作坊采购帽子和围巾的经验,他大概猜到这大概是让那些小作坊为自家生产衣服的意思。
“冯叔,关于利润和成本的问题您不必担心。只要我们能建立起品牌效应,就能以很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空间。现在最要紧的是怎么提高华美服装厂的知名度。
我会尽快制定出服装代加工的具体方案。
目前看来,华美服装厂的产品销售范围主要集中在西南省以及京都市。
如果超出这个区域,运输成本就会过高,这样我们就失去了竞争优势,也难以迅速见效。
明天我打算去找沈领导,看看他是否在京都有人脉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引荐。”